2025年9月24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袁志刚工作室和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学系列讲座203期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614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由云南财经大学教授、经济学院名义校长龚刚教授主讲,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袁志刚教授、王弟海教授、王永钦教授、许志伟教授等进行深入点评。
龚刚教授报告的题目为《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基于哈罗德两个增长率的研究》。龚刚教授首先提出,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已经被广泛认可,但是学术界对其学术基础的讨论却并不多见。在研究中,龚刚教授试图回答,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发展阶段(或新常态)的标志性特征是什么?它与前一个发展阶段的区别在哪儿?新发展阶段有没有学理基础?它与经济学文献中的各种发展阶段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新发展阶段是否可以通过构建数理模型而予以论证?


龚刚教授的报告从哈罗德模型开始。哈罗德开创了经济学从静态分析向动态分析转变的先河,且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在哈罗德的动态模型中占据着半壁江山,与新古典模型形成鲜明对比。然而,哈罗德模型同样也是一个极为简单的模型,这使得它存在着不足,遭遇了从多的批判,并进而逐渐消失在主流经济学中。学术界对于哈罗德理论的批判,主要体现在哈罗德所揭示的动态是不稳定(发散)和不平衡的。龚刚教授提出,哈罗德模型有两个增长率一个是产品市场均衡(或产能利用率为1)下的增长率,称为保证增长率;另一个为劳动力市场均衡(或就业率为1)下的增长率,称为自然增长率。如何理解这两种不同的增长率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两个不解之谜,即刀刃问题和非平衡增长问题,也就成为经济学所需要研究的关键性问题。

结合刘易斯拐点,龚刚教授将其数理化并加入哈罗德模型中并进行推导求解,得到了三个子系统。子系统1中,经济社会刚走出贫困陷阱,处于发展初期的第一阶段。此时,农村中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状态因其太低对价格的动态调整没有影响。子系统2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被消化,就业率不断增加,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状态开始对价格和工资的调整产生影响。子系统2无疑可以理解成刘易斯两个转折点之间 的过渡期。子系统3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将使就业率继续上升,可以理解成经济进入经济发展的第二阶段。新发展阶段可以理解成由过渡期和第二阶段一起构成。经济体从系统1进入系统2和系统3的条件是:保证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率逐渐从高处(高于自然增长率的保证增长率)递减,最终等于自然增长率。最后龚刚教授给出了经济发展过程的模拟。

与会老师和同学进行了激烈讨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袁志刚教授认为,龚刚教授的工作是从非均衡角度对于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和讨论。王永钦教授指出,储蓄怎么转化为投资是宏观经济的核心问题。王弟海和许智伟教授对于模型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转型期间的投资波动机制可以进行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