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中国宏观经济学系列讲座197期简讯
发布时间:2024-05-08 浏览次数:

2024年5月8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袁志刚工作室和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学系列讲座197期在腾讯会议线上举行。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张南同学主讲,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袁志刚教授、高虹副教授等进行深入点评。

张南同学的报告内容为自己的一篇工作论文,题目为“高校技术许可的异质性创新冲击”。这篇文章将研究重点聚焦在了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对象的企业,以及企业在接受高校科技转化后技术创新路径的异质性上。文章认为高校作为非营利性且不以具体产品开发为准线的研究机构,其科技成果的研发和对企业的引入更可能带来启发性和异质性的技术创新冲击。

这篇文章引入了Abrams et al.(2013)提出的“颠覆性—渐进性”异质性技术创新理论框架对高校技术许可所可能引发的异质性技术创新冲击建立模型。基于理论模型的搭建和推导,本文将高校技术许可的潜在效应甄别为颠覆性创新冲击或渐进性创新冲击两种异质性效应,并提出对应命题作为实证研究假说进行检验。本文理论框架的结论指出,如果高校的技术许可体现为颠覆性创新冲击,则会跨越式地提高企业后续的技术创新激励并持久性地促进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反之,如果高校的技术许可体现为渐进性创新冲击,则会降低企业后续的技术创新激励并只能在短期促进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本文将高校和企业签订的技术实施许可合同(后文简称技术许可)这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契约形式作为研究事件,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事务登记数据和2007—2016年全国税收调查企业数据的匹配数据借助于Callaway & Sant’Anna(2021)提出的多时点双重差分设计对理论模型所甄别的两类异质性创新冲击假说进行实证检验。本文的实证结果与理论模型对颠覆性创新冲击的预期高度吻合,而对渐进性创新冲击的预期显著不符。实证结论显示,高校技术许可对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引入持久地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而在发明专利申请、专利质量和技术距离的影响上显著地表现出颠覆性创新冲击后企业进行渐进性创新的回报率递减性。此外,本文还构建了专利质量和企业技术池与许可专利技术距离的指标对本文的异质性技术创新理论的基本假设和解释机制进行了检验,机制检验结果与异质性技术创新基本假设所预期结果高度相符。

参会老师和同学进行了激烈讨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高虹副教授提出产业层面的异质性可能对高校技术许可的作用会产生差异性的影响。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袁志刚教授进一步对中国如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MORE  >>
通知公告
MORE  >>
研究成果
联系我们


地  址:上海市国权路600号
邮  编:200433
E-mail: essrc@fud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