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中国宏观经济系列讲座106期简讯
发布时间:2019-04-17 浏览次数:

2019年4月17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袁志刚工作室、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系列讲座第106期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514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由郑志伟同学报告了Brunnermeier, Markus K, and Yuliy Sannikov的三篇论文,分别是“The I Theory of Money”,“Redistributive Monetary Policy”和“A Macroeconomic Model with a Financial Sector”。


作者简介:Markus K. Brunnermeier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同时也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斯隆管理学院等的的研究员。他的研究重点是国际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特别强调泡沫、流动性、金融和货币价格稳定。为了探索这些主题,他的模型中包含了摩擦和行为因素。Yuliy Sannikov是斯坦福商学院的教授,他提出了用随机微积分方法分析连续时间动态博弈的新方法。他极大地改变了研究动态博弈的工具。由于他的贡献,对经济研究的新领域进行严格的理论分析变得可行。

文章介绍:文章用连续时间框架说明了一个存在金融摩擦的经济系统会产生内生性风险。当经济受到负向冲击的时候,金融中介的净值受损,出于谨慎动机的主动去杠杆会造成严重的放大效应。一方面资产端的资本抛售会进一步损害金融中介的净值,带来更大程度的资产抛售(liquidity spirals);另一方面负债端货币创造的减少会产生通缩压力,增加债务负担,从而带来更大程度的净值减少和货币乘数崩塌(disinflation spirals)。两个循环相互促进,在金融中介的资产负债表两端同时造成影响,使经济整体的风险分摊能力减弱,生产效率下降。

再分配货币政策通过资产价格渠道,可以在事后对资产负债表受损的部门进行再分配,托住资产价格,缓解系统的内生风险。在事前给经济个体提供保险和缓冲垫。但是由于道德风险和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再分配货币政策的效力有限,此时宏观审慎政策的配合可以显著提升经济效率。
     最后,文章还分析了“金融稳定”、“价格稳定”和“政府债务可持续”三者之间的互动,指出早期预警指标的构建的重要性,一个好的货币政策应该是预防性和前瞻性的。





MORE  >>
通知公告
MORE  >>
研究成果
联系我们


地  址:上海市国权路600号
邮  编:200433
E-mail: essrc@fud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