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袁志刚教授:中国经济面临巨大困难 (《社会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0-22 浏览次数:

来源:2012年5月31日《社会科学报》

    “上海论坛2012”5月28日落幕。本次论坛为期三天,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代表就未来十年亚洲和中国的经济社会转型和发展战略展开广泛、多维和深入的研讨。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上,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韩国SK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崔泰源分别致辞。复旦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朱之文主持开幕式。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国雪城大学、意大利威尼斯东方大学、博鳌亚洲论坛国际咨询委员会等嘉宾分别发表主旨演讲。本报特刊发博鳌亚洲论坛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龙永图、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的主旨演讲,以期与社科界专家共同把脉当前中国经济。

袁志刚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2012年是中国经济非常不平常的一年,可谓是短期波动和长期困难交织在一起。短期的冲击,比如外需的下降,投资的突然变化,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过度频繁变动,等等。而长期来看,无论是人口结构的改变,还是资本形成,环境、能源的制约等都带来了挑战。今年的中国经济将走得相当艰难。

  从全球经济来讲,2008年的金融危机并没有过去。由于全球经济的长期非均衡,最后导致的就是金融衍生产品泛化,金融的杠杆太长,现在仍是一个不断去杠杆化过程。就美国来讲,因为它的科技进步和再工业化等刺激政策的展开,再加上美元仍然是国际货币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所以它继续举债的成本是非常低的。而欧洲就不同了,由于欧元这样一个共同货币的存在,少数南欧国家经济复苏极其困难,去杠杆化的任务更重,继续举债的成本非常高。尤其是最近,因为希腊议会选举和法国总统的更换,欧洲正在朝着不明确的方向演进。另外,全球资本市场对于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不确定,致使大宗商品包括黄金价格大跌。种种全球经济的不利变化,给中国经济带来重大影响。

  从中国经济本身来看,今年也有很多不妙的情况。中国是世界工厂,制造业比重非常大。但是中国今年的工业增加值少有的到了个位数的增长,4月份是9.3%,而过去很多年的平均数字在14%左右,下滑非常明显。原因在于,除了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外需波动外,另一个长期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投资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下滑也很厉害,现在已经下滑到20%左右。目前来看,制造业投资比较平稳,基础设施投资在2008年“四万亿”以后有一个突然上升,也带动了当前制造业投资水平,但这是不可持续的,现在下滑特别明显。建筑业投资方面,在限购政策之下,看似稳定,但民营的房地产投资基本没有了,当前的建筑业投资增长,完全依靠经济适用房支撑。所以一旦经济适用房建设慢下来,基础设施投资再下来,中国的制造业投资一定会再下探。很多人认为,中国2012年一季度是个底部,也有人认为二季度是个底部,我不认为一季度、二季度是个底部,恐怕三季度、四季度还会进一步下滑。

  大家指望的消费如何呢?我想2015年以后,中国的消费可能会上升,但是2012年是不可能的。当经济在下探,就业在下探,而且中国的消费在经济当中的比重只有34%,劳动收入占GDP的比重只有40%左右,加之中国现在的社会保障不健全,尤其是在城乡收入差距、城乡公共产品享受都存在巨大差距的情况下,要指望消费迅速提升是不可能的。所以我的潜台词也很清楚:2012年如果经济要上去,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重新启动投资。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挑战,就是金融资源对实体经济的注入碰到了问题。过去十年或者是更长的时间里,金融作为经济体的血液,进入到实体经济主要有两个管道。第一是外贸顺差所带来的美元储备的增加,现在外汇转款在迅速下降,这个经济体的注入血液就少了,而且这对于民营企业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是房地产,以及在房地产基础上的地方融资平台,在限购之后,现在这个管道也堵住了。另外,虽然一季度中央银行放松货币政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但是放贷量很小,企业不愿意贷款,因为投资没有效益。5月份的前20天,四大银行的放贷量只有340亿,而2008年我们是每月一万亿的新增贷款。所以现在流动性注入的下降非常明显。

MORE  >>
通知公告
MORE  >>
研究成果
联系我们


地  址:上海市国权路600号
邮  编:200433
E-mail: essrc@fud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