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袁志刚:全球化的新趋势与上海自贸区建设
发布时间:2015-10-22 浏览次数:

全球化的新趋势

    虽然金融危机使得贸易保护主义短暂抬头,但是随着欧美基本面的好转,全球新自由贸易秩序的号角再次被吹响。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谈判推进困难,双边谈判逐渐受到重视。区域主义正使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商业环境和投资机会发生深远影响。美国是构建全球新自由贸易秩序的核心之一,新的国际贸易框架主要有: 1TTI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协定;2TPP:跨太平洋自贸协定; 3BIT:中美双边投资协定;4TISA:国际服务贸易协定。在内容上,新的国际贸易框架包括:全球价值链

    基础上的自由贸易、自由投资协定、服务贸易在更高程度上的开放。通过经济资源在全球的自由流动与配置增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角色上,新的国家贸易框架为全球自由贸易制定“宪法”,为人类编写全球自由贸易大宪章。

    当前的全球化正向纵深发展,以货物贸易为主,以减税为主要内容的全球化的实际意义已不大。当今全球化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资本的全球化,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资本流动实际上已成为新一轮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机制。当下全球生产的碎片化正在快速的发展,随着产品生产国际化分工的深化,产品生产碎片化带来了对全球产业价值链整合协调的服务需求。在此前提下,我们需要提供贸易的便利、投资的便利,更重要的是服务贸易的展开,把这些碎片化的生产串起来。服务贸易依附于货物贸易,发展迅速。

全球化的新本质:资本全球化再“入世”的考验

    尽管WTO通过低关税有力促进全球货物贸易的自由化,中国出口额占全球出口总额的比例已经由2000年的3.9%上升到2011年的10.4%,世界排名由第7位上升到第1位,但是我们看到未来货物贸易领域的继续开放红利不大。随着WTO 红利的逐渐消退,中国迫切需要推进新的国际贸易框架协议的达成,以重新确立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并以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参与国际自由贸易的游戏规则的制定。另外,与货物贸易不同,中国在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的开放远远不够。在银行、保险、证券和电信等行业都存在明显的保护和限制。特别地,中国与国外最大不同的是这些行业国内高度垄断。

    自由贸易和自由投资最根本是促进全球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生产率提高。 在自由贸易的秩序下,全球GDP 的饼肯定是越做越大,但是利益的分配需要中国积极参与未来服务和投资谈判。当然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差异非常大,肯定有些国家获利更多,有些国家获利更少,因此这些就需要谈判。中国和美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要素禀赋,但一个基本的判断前提是,中国目前在全球产业链里所处的地位、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和美国比差异性非常大,其基本面互补的,当然竞争和冲突也肯定存在。综上所述,在加入世贸组织十二年以后,中国实际上正面临着“再入世”的艰巨任务。

中国的选择

    中国目前正面临着经济结构扭曲的挑战。就国内因素来说,根源在于要素市场不完善,而这又与政府职能错位存在联系。劳动力市场方面,户籍制度与老龄化问题;金融市场方面,价格扭曲,缺乏活力与竞争力,投资效率低下;土地市场方面,市场化程度不够,配置扭曲;企业而言,缺乏创新主体和创新环境;金融之外的服务业来说,国有部门垄断,缺乏活力。因此,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必然选择,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形成统一的要素市场,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以及引进国外高端服务业,以开放促改革。就国际环境来说,在各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全球产业链的整合过程中,中国的劳动力优势正在耗散。但是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突破无法实现,在近期只能在制造业低端获得相对比较优势。可以说,国内因素和国际环境既造成结构扭曲和阻碍中国实现可持续增长,又构成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实施所面临的现实条件。但是中国的机遇与选择并存。我们具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功经验,国内市场化改革措施与融入全球化的开放步伐密切结合,分享全球化的要素收入红利和由效率提升带来增长红利,获得中国经济在效率提升基础上的长期发展。以开放姿态迎接新的全球化浪潮。既让国外要素进入中国,又让中国要素走出去,进而理顺要素市场价格,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为长期增长提供持续动力。中国要素的流入可以促进流入国要素市场价格更符合国际要素市场相对价格,进而刺激东道国要素更有效的积累,获得全球化的动态增长红利,也有利于东道国的经济长期增长。

自贸区的价值

    上海自贸区诞生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开放倒逼改革,融入经济全球化,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在总体目标上,自贸区力图建成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自由兑换、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我国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探索新思路和新途径,更好的为全国服务。主要任务和措施上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服务型政府。扩大投资领域开放。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推动贸易转型升级以及提升国际航运服务能级。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加快金融制度创新,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完善法制领域的制度保障。上海自贸区需要完善要素市场体系,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要有强壮的微观主体,具有创新实力的民营企业不断涌现。要接受全球更高的自由贸易和自由投资标准。上海应将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高端服务业开放等TPP谈判中的内容纳入自贸区,在对外开放的同时实现对内开放。

    另外,上海的功能需要升级。城市当下是全球经济所有流当中的一个重要的节点。制度吸引人才,人才吸引资本,资本支持全球性城市。上海自贸区通过制度创新满足城市功能升级的全面要求。自贸区适应上海全球城市的建设,进而以上海等全球城市的成功发展为模式,引领中国经济转型。中国需要形成10-20个特大都市圈,将城市竞争力的提高视为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经济增长的关键。中国一旦实现了这个都市圈,中国经济的转型,中国经济跻身到世界经济最前端。

(本文为作者在2013928中国金融家俱乐部秋季论坛上的演讲记录)

MORE  >>
通知公告
MORE  >>
研究成果
联系我们


地  址:上海市国权路600号
邮  编:200433
E-mail: essrc@fud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