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中国宏观经济学系列讲座130期简讯
发布时间:2020-07-02 浏览次数:

2020年7月2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袁志刚工作室和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学系列讲座130期在腾讯会议线上举行。本次讲座由来自上海社科院樊豪斌博士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硕士生邵萱同学作报告,由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葛劲峰老师主持,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袁志刚教授、封进教授等多位老师进行深入点评。

樊豪斌博士报告的文章是Building the Inter-City Integrated Care Delivery System (IDS) in China: The Dynamics of Multi-Level Incentives among Institutional Participants。文章的主要分析对象是中国医联体,中国的两轮医疗改革旨在建立一个综合的医疗服务供应系统(IDS),整合区域医疗资源,以便将患者更为轻松地转移到更好的二级或三级医院,且医联体在海外也有先例。文章建立了理论模型来帮助理解在医联体系统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医院的多级激励效果。文章最后提出,在全球预算下,提高头部医院的预算上限可以帮助减少医联体阻力,基于跨城市IDS的医疗资源的共享可以有效分配的医疗资源和患者,为医疗设备容量小或专业人员素质低的城市提供基础设施支持。这种系统的方法还可以增强城市抵御COVID-19等意外疫情的能力。

葛劲峰老师提出文章可以适当补充关于中国医疗分级倒金字塔的相关内容,高虹老师和樊博士讨论了地方医疗水平低和地方政府激励低之间的因果关系。封进老师和葛劲峰老师同时提出,上海的医疗制度现状和文章中实际上存在差异,但是文章将医保和经济学理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是有突破意义的。

邵萱同学报告的文章是The Nexus of Monetary Policy and Shadow Banking in China。文章的基本观点为在中国现有的银行系统中,影子银行的增长阻碍了紧缩性货币政策对银行总体信贷的抑制作用。文章主要想解决的问题是:中国2009-2015年紧缩性货币政策是如何影响银行系统信贷情况,即探究紧缩性货币政策与影子银行增长及银行贷款下降之间的因果关系;由于银行系统的总体信贷为传统银行贷款和影子银行贷款之和,2009-2015年实施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是否达到控制银行系统总体信贷的预期目标,即在现有的银行系统下,检验货币政策实现央行预期目标的有效性?文章先构建外生M2增长的时间序列,指出中国的货币增长可以分成内生增长和外生增长,同时指出中国货币政策制度存在一定的不对称性。文章构建影子银行表内表外的微观数据集,通过实证分析指出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期间,由于股份制银行在资产负债表上投资了更多的ARIX资产,而国有大行并不会这样操作,这也是制度不对性的体现。之后,文章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和VAR模型说明由于ARIX持有的上升效应抵消了银行贷款的下降效应,使得紧缩性货币政策无效。

袁志刚教授认为这篇文章对于理解中国宏观经济有重要的意义。樊潇彦老师也认同,通过深入了解文章的数据、模型构造有助于理解中国宏观经济结构。葛劲峰老师提出,文章的突破性在于之前的文章大都是从银行的负债端进行分析,但是这篇文章从银行的资产端进行剖析,是一个很好的视角。同时可以研究一下文章的数据构造过程,有助于理解影子银行的具体情况。

MORE  >>
通知公告
MORE  >>
研究成果
联系我们


地  址:上海市国权路600号
邮  编:200433
E-mail: essrc@fud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