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中国宏观经济学系列讲座153期简讯
发布时间:2021-05-28 浏览次数:

2021年5月26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袁志刚工作室和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学系列讲座153期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514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由朱笑妍同学报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袁志刚教授、樊潇彦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葛劲峰老师等多位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点评。

朱笑妍同学报告的论文是Robert J. Richmond撰写的《贸易网络中心性与货币风险溢价(Trade Network Centrality and Currency Risk Premia)》。该论文从风险在贸易网络中传播的角度出发,通过理论建模解释了为什么贸易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国家货币利率和风险溢价都更低,并通过现实利率和贸易数据进行了检验。2013年世界贸易网络如图1所示。作者认为,对于全球产出重要的大国发生的风险会对全球消费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并通过贸易联结影响到中心国家。相比于受到影响更小的边缘国家,中心国家消费束的相对价格上升,并导致中心国家货币升值,利率和货币风险溢价降低,成为对抗全球消费风险的楔子。


图1:2013年世界贸易网络图


作者建立了理论模型对于这一机制进行推导。假设各国贸易品生产需要其他国家贸易品作为中间投入,作者刻画了各国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并发现各国贸易品产出是风险在贸易网络中传播的结果。在模型中,将贸易产出占世界贸易产出比重高的国家定义为大国并将与许多大国联系更紧密的国家定义为中心国家。作者据此推导得到中心国家消费增长与全球消费增长相关性更高。结合资产定价理论,作者进一步推导得出中心国家货币风险溢价和利率更低。

最后,作者利用1988-2016年汇率和贸易数据对于模型命题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国家规模和贸易依存度后,网络中心性更高的国家确实有着较低的利率和风险溢价,与国家消费增长与全球消费增长的相关系数也更高。作者进一步将货币划分为不同的资产组合从资产组合的收益角度进行研究,发现网络中心性带来的风险和超额收益能够解释无条件套利交易的风险和收益。

袁教授肯定了理论模型在研究宏观问题中的重要性,并结合中国国情对于这篇论文研究的主题进行了补充。虽然中国近年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但是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交易和投资依然不多。人民币要“走出去”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MORE  >>
通知公告
MORE  >>
研究成果
联系我们


地  址:上海市国权路600号
邮  编:200433
E-mail: essrc@fud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