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中国宏观经济学系列讲座155期简讯
发布时间:2021-06-24 浏览次数:

2021年6月24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袁志刚工作室和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学系列讲座155期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514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由来自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张吉鹏副教授报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袁志刚教授、王城教授、封进教授和范剑勇教授等多位老师进行深入点评。

中国的移民(Migration)和其他跨国移民有相似的特征,建立中国移民选择的动态模型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的现实问题,也对于理解欧洲移民、美国和墨西哥等跨国移民问题有所帮助。中国的移民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不仅有移动成本还有户籍造成的安居成本。户籍是研究中国移民问题的关键,但目前从户籍制度出发,刻画中国动态移民决策的文章还很稀缺。张吉鹏老师的最新工作论文“A Dynamic Model of Rural-Urban Migration in China: from Stylized Facts to Hukou Reform”建立了中国移民的动态模型,探究了户口制度的变动对人口流动的影响,弥补了已有文献的不足。

张老师利用人口普查、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刻画了中国人口流动的特征事实。首先是跨年龄层的移民区间:给定年龄段,中国的流动性人口(人户分离)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将样本缩小到流动人口占比较高的农村地区,年轻人仍然是移民的主力军。接着,以移民的目的地为区分,文章发现相对于普通城市而言,流动到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的年轻群体占比更高、年龄段也更广。另一方面,张老师利用普查数据刻画了回乡的比例(Return),发现回乡人口占比也不低,甚至是高于流出人口的。最后,张老师根据特征事实将农村低技能劳动力作为模型研究的重点人群,因为这类人群的占比高,且受户籍制度的影响最大。

模型部分,文章对劳动力的流出、回乡决策进行了动态分析。模型将劳动力的移民目的地分为发达地区和普通地区;劳动力的生命历程从开始工作到退出劳动力市场,每年都要进行一个迁移决策和回乡决策;出现人户分离时则需要付出移动成本,而选择移居到新城市时,需要付出一次性的户籍成本。劳动力在每一期获得随机的工资,发达地区的工资要高于普通地区。户籍成本则具有阶梯性:发达城市的户籍成本大于普通地区、随着年龄增长,户口对个人的影响越大。根据以上模型基本设定建立了动态规划模型。

在进行了模型校准之后,文章进行了一个政策的反事实分析,发现取消了户口制度之后移民人口将大大增加,且将流向更有利于劳动力发展的地区(对他们来说工资更高的地区),增进了劳动力的福利。

袁志刚教授认为农村移民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户分离后的公共产品提供,即如何解决农村教育等公共物品的均等化问题,可以再深入分析一下户口制度造成的福利问题。王城老师认为从模型设定的角度上,可以将户口制度拓展为更加一般的迁移成本,例如人力资本积累与当地文化的融入成本等等。范剑勇教授提出中国的移民更可能呈现一种新的模式,即劳动力向大城市进行迁移,有资本后再将后代移入普通城市。

MORE  >>
通知公告
MORE  >>
研究成果
联系我们


地  址:上海市国权路600号
邮  编:200433
E-mail: essrc@fud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