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中国宏观经济学系列讲座183期简讯
发布时间:2023-03-22 浏览次数:

2023年3月22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袁志刚工作室和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学系列讲座183期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614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冯璟桓同学报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袁志刚教授、张涛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葛劲峰老师等多位老师进行深入点评。

本次报告的论文题目是《The stealth erosion of dollar dominance and the rise of nontraditional reserve currencies》,作者是Serkan Arslanalp、Barry Eichengreen、Chima Simpson-Bell。

冯璟桓同学首先介绍了整个美元霸权的发展历程、前人对美元霸权产生原因的研究,并对最广泛认同和接受的网络效应进行解释:使用的人越多反而会吸引更多的人来使用它,即赢者通吃。文章同时提出近些年美元在全球储备中的份额逐年下降,并非是因为人民币和欧元的威胁,而是更多的国家开始储备一些在历史和经济上都发挥较小作用国家的货币,比如:澳大利亚元、加拿大元等等,全球央行的储备开始出现多元化的趋势。美元从1999年到2020年下降的份额中只有四分之一被人民币所吸取,其余四分之三都进入了非传统国家的货币(除美、英、日、欧盟之外的国家),而欧元在欧债危机之后则一蹶不振,份额基本未变甚至有所下降。

文章提出了三个原因来解释这个现象并逐条论证其合理性。①市场流动性的增加。得益于自动化做市和自动化清算,货币之间直接的互换变得更加频繁,这降低了其他国货币和美元的联系,无需再用美元作为交易中介。②央行储备货币的管理者更加追求回报:当储备货币量超过流动性需求时,把超过部分进行更加激进的管理,要求更高的回报率。而传统国家国债利率下滑,有的甚至为零为负,使得这些投资更多进入了非传统的货币。随着更多国家超储备的增长,多元化的配置也就愈发明显。③数字货币的出现降低了货币三个功能之间的互补性和协同性,使国家GDP规模的增大对增加其货币使用便利性的效果变小。

来自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张涛老师补充道,除了上述几点,能否对冲通胀也是很多国家考量的因素。澳大利亚作为一个大宗出口国,其货币和通货膨胀具有高度正相关性,这也是其近几年发展较快的原因。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的葛劲峰老师总结道,以上几个原因都在不同方面削弱了美元的网络效应,使得美元走弱。但随后葛劲峰老师提出,这些原因都是建立在美元已经是全球货币的前提下进行的分析解释,没有解释美元为什么特殊。对此葛老师认为美元是全球资本流动的载体才是美元网络效应来源的根本,前几者虽然有解释效力,但可能占比不高。

随后袁志刚教授提出,我国需要思考什么样的政策才能支持人民币更好地发展。参与讲座的各位老师们围绕主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张涛老师首先指出,美元之所以能够长期维持稳定并且增值保值,是美国有很多诸如苹果公司这样成功有竞争力的企业,它们在别国能够赚取丰厚的利润。人民币想要发展最重要的还是支持实体企业。随后葛劲峰老师提出,人民币的发展首先需要确定好目标,我们需要在功能上和美元达成互补。美元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其他货币都走弱的时候能够保值增值,作为全球的安全货币受人们追捧。人民币想要走强,也需要找到自己独特的定位,比如高回报。人民币想要发展目前需要依靠美元,与美元互补。

MORE  >>
通知公告
MORE  >>
研究成果
联系我们


地  址:上海市国权路600号
邮  编:200433
E-mail: essrc@fud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