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中国宏观经济学系列讲座177期简讯
发布时间:2022-11-02 浏览次数:

2022年11月2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袁志刚工作室和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学系列讲座177期在腾讯会议室线上举行。本次讲座由朱笑妍同学报告论文,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袁志刚教授、樊潇彦副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葛劲峰老师等多位老师进行深入点评。

朱笑妍同学报告的论文题目为Sanctions and the Exchange Rate。这篇论文是2022年克拉克奖获得者Oleg Itskhoki及其合作者Dmitry Muhkin在NBER发布的工作论文。该论文延续了Itskhoki关于汇率决定的观点,从货币供需角度考察了俄乌冲突后卢布的汇率变化,并提供了政策建议。

该论文建立了汇率决定模型。基本设定为小型开放、禀赋经济。家庭部门的效用函数包括商品消费和货币预防性需求;政府部门利用出口与国内收入增加外汇储备并支付家庭部门工资。在均衡时,给定出口品与非贸易品禀赋、各自的价格,政府部门决定利率与外汇储备,求解出家庭部门决定的消费品数量与外币持有量与均衡汇率。通过模型推导可知,外币在国内具有购买进口品和预防性储蓄的双重功能,这两种不同的需求间存在着竞争效应。

作者对于贸易制裁和金融制裁的影响分别进行了讨论。通过模型指出,限制进口的贸易制裁降低了外币需求、带来本币升值;限制出口的贸易制裁降低了外币供给、带来本币贬值。冻结外国资产同样降低了外币供给、使本币贬值。金融制裁也会提高家庭对于外币的预防性需求,是导致本币贬值的另一种力量。而政府限制外币交易与持有的金融抑制可以一定程度缓解这种影响。

在福利分析方面,作者指出汇率的变化对于福利的影响不存在一对一的关系。比如限制进口品数量和冻结外国资产加限制出口同样会造成国内福利的损失,但是对于汇率的影响是不同的。在具有异质性消费者:hand-to-mouth和Ricardian两种消费者的情况下,政府的金融抑制还会带来福利的再分配效应。

在政策分析角度,作者利用模型指出,提高利率防止挤兑和限制外币持有是稳定汇率的有力政策工具。政府也可以发行收益较高的国债替代外币作为价值储蓄工具;但是政府需要警惕政府部门的财政危机。财政货币化可能成为币值下降的另一推动力量。

此外,作者也结合俄罗斯实际受制裁情况,利用该模型对于卢布币值变化进行了分解和预测。从下图左边面板看出,卢布在2月的贬值首先来源于俄罗斯海外资产的冻结和国内家庭对外币需求的上升;此后逐步升值,主要来源于进口制裁、出口商品价格的上升以及国内产出的下降。此后,作者预测,出口受限将成为卢布再次贬值的主要力量。右边面板展示了俄罗斯贸易数额的变化。进口数量与价值在跳空下降后逐渐回升,出口价值则在上升后长期降低。

参与本次活动的各位老师也进行了讨论。葛劲峰老师指出,这篇论文是将理论模型进行政策分析的典范;使用汇率决定模型分析了俄乌冲突后国际金融市场的种种变化,比如美元交易量的下降等,综合了国内家庭行为的种种变化。同学们在学习理论模型的同时不仅要学会数学推导,还需要从整体思考该模型的经济学含义。樊潇彦老师则对于技术细节进行了分析。来自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袁志刚教授则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国际经济格局的新变化,比如中美科技脱钩、美元周期等,希望将来的研究能利用经济理论与模型解读国际格局的变化。

MORE  >>
通知公告
MORE  >>
研究成果
联系我们


地  址:上海市国权路600号
邮  编:200433
E-mail: essrc@fud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