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中国宏观经济学系列讲座175期简讯
发布时间:2022-10-19 浏览次数:

2022年10月19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袁志刚工作室和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学系列讲座175期在腾讯会议线上举行。本次讲座由郭春麟同学报告论文,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袁志刚教授、樊潇彦副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葛劲峰老师等多位老师进行深入点评。

郭春麟同学报告的论文题目是“后疫情时代金融体系”。报告的论文发表于2022年初,作者是Maurice Obstfeld,加州伯克利大学教授,曾任奥巴马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IMF首席经济学家等,是当前国际金融领域研究的领军人物。论文内容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节作者展示了过去几十年间国际金融市场的几个重要趋势。首先是全球资本流动规模不断增长,尤其是在90年代后激增,这主要是全球资本流动的限制大大降低所导致的。其次是国际金融一体化的程度,主要通过各个国家的外部资产和负债总额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体现。第三点是作者通过美国财政部数据,更加详细衡量了国际资本流动的流量规模,发现资本流动的流量非常惊人,超过同期美国GDP的三四倍,并且波动很大。

第二节主要研究了全球资产和商品价格、资本流动和与美国货币政策驱动的全球金融周期的关系。由于美国金融市场和美元在国际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美国的金融状况和美联储货币政策是全球周期的关键驱动因素。美元指数的走强往往伴随着全球金融周期的下行,从而对于世界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产生负面冲击,可能机制包括贸易和大宗商品价格两条途径。

第三节概述了发展中国家央行为应对新冠肺炎冲击的影响而采取的措施,详细介绍了韩国的情况。全球疫情的出现给新兴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外部实体经济和金融冲击,2020 年 3 月资本流入急剧逆转就体现了金融冲击。对此,发展中国家央行主要采取:降息、大规模购买国内资产、外汇干预、降低准备金要求、增强流动性和促进银行向企业贷款等措施,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第四节认为,疫情后世界正在经历一场不均衡的反弹,落后且外部负债更多的新兴市场很可能受到不断收缩的全球金融周期的冲击,从而导致它们陷入流动性或债务危机。此外,发达经济体和欠发达经济体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来自于供应链中断正在加剧的通胀压力。

第五节则紧接着提出了如何提高国际金融市场韧性的几条建议,包括重点关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和监管,建设全球金融安全网(GFSN)和适当采取资本流动措施(CFM)等。

袁志刚教授认为,疫情对于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冲击,当前欧美乃至世界正面临着经济衰退的风险,欧美央行近期加息应对居高不下的通胀,利率大幅提高,会对于经济恢复慢且较脆弱的发展中国家产生重大冲击,可能引发流动性危机和债务偿还危机。葛劲峰老师补充,当前欧美通胀的驱动力正从能源食品等非核心通胀向房屋租金等核心通胀演变。

MORE  >>
通知公告
MORE  >>
研究成果
联系我们


地  址:上海市国权路600号
邮  编:200433
E-mail: essrc@fud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