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中国宏观经济学系列讲座169期简讯
发布时间:2022-04-06 浏览次数:

2022年4月6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袁志刚工作室和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学系列讲座169期在腾讯会议线上举行。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朱笑妍同学报告,由复旦大学袁志刚教授、樊潇彦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张传勇副教授等多位老师进行深入点评。

朱笑妍同学报告的是由Adrien Bilal与Esteban Rossi-Hansberg共同撰写的论文“Location as an Asset”。这篇论文从动态消费平滑的角度为个体的位置选择问题提供了新的解释。在文中,作者提出可以将位置看作一种新的资产,通过支付租金,个体能够搬到就业机会更好的地方居住,长期来看获得更高的收入。与其他资产不同的是,位置资产不会受到借贷约束的影响。个体总是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搬到更差的地方借入位置资产进行消费平滑。

作者首先设定两期模型进行求解。个体拥有初始收入、未来收入和技能水平。通过选择居住在地,个体在第二期能够获得的收益与个人技能水平有关。居住地的租金由人口密度决定。同时存在一般无风险资产,且有借贷约束。不受借贷约束的个体根据无套利条件进行消费、无风险资产和位置资产的选择。受到借贷约束的个体使用位置资产进行消费平滑,在均衡处边际替代率等于位置资产的收益率。通过求解,作者得出了个体在不同位置的均衡分布。整体而言,无约束个体住在更好的区域。

接着,作者对于均衡状态下个体如何对于收入冲击反应进行了研究,该文主要关注的是当期的负面冲击。当期收入的减少会使个体的受约束程度上升。不受约束的个体会通过减少金融资产的持有进行消费平滑。而受到约束的个体只能通过搬到位置更差的地区居住、减少金融资产的持有进行消费平滑。在无限期模型中,通过设定负面收入冲击,作者对于个体如何对于冲击进行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从模拟中可以看出,个体首先减少了金融资产的持有,继而减少位置资产的持有。在收入恢复后,个体首先恢复了位置资产的持有,再逐步恢复了金融资产的持有。金融约束的存在使得个体无法完全进行消费平滑,而位置资产的引入可以部分降低这种扭曲。

2082D

作者预期的反应在法国数据中得到了证实。在控制了效用、通勤距离、年龄、职业等一系列因素后,金额资产持有量最高的组别在冲击后选择降低金融资产的持有,而金融资产持有量最低的组别选择降低位置资产的持有。作者也进一步分析了模型的福利含义。金融约束的存在降低了配置效率。此外,政府改善居住条件的政策可能会使技能较低的个体从更高的租金中受损。

参与此次活动的老师对于这篇论文进行了讨论。袁志刚教授认为该模型在中国有很大的应用场景,比如退休人口如何进行区域的再流动。葛劲峰老师指出这篇论文对于位置回报的设定具有丰富的微观含义。不仅体现出了劳动经济学中的匹配思想,还包括了初始收入上升、未来的工资增长空间等含义。此外,这个框架还能够用于处理不同的异质性问题。张传勇老师认为这篇论文将经济学界非常关注的位置选择问题正式地进行模型化表达,对于后续研究非常有启发性。在城市经济学方面想要做出好的研究越来越需要结构估计,需要学者不断学习前沿方法。

MORE  >>
通知公告
MORE  >>
研究成果
联系我们


地  址:上海市国权路600号
邮  编:200433
E-mail: essrc@fud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