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中国宏观经济学系列讲座184期简讯
发布时间:2023-03-29 浏览次数:

2023年3月29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袁志刚工作室和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学系列讲座184期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614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张南同学报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袁志刚教授、张涛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葛劲峰老师等多位老师进行深入点评。

本次报告的文章是《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ol. 5)》中的一章:《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NOVATION》。作者分别是经济增长领域和国际贸易领域的著名经济学家Ufuk Akcigit和Marc Melitz。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创新激励的影响机制;第二部分讨论了开放经济中根据产品质量的出口选择;第三部分讨论了内生的企业进入。

在第一部分关于创新激励的讨论中,本文模型讨论了影响创新的以下三种效应:1.摆脱竞争效应(escape-competition effect);2.市场窃取效应(business stealing effect);3.市场规模效应(market size effect)。

首先,市场规模效应直接提高了企业利润进而增加了创新激励。其次,外部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增加产生了市场窃取效应,这缩短了垄断的持续时间,从而减少了现有企业的创新激励。最后,国内在位者可以通过成功的创新摆脱竞争,竞争也可以提高国内在位者的创新激励。

在本文的模型中,竞争对于创新激励的影响的正负取决于在位企业能否根据自身的创新投资摆脱竞争威胁。对于可见的跟随者企业,在位企业可以通过加大研发投资来摆脱被跟随者企业取代的命运。这种摆脱竞争效应反映了竞争对于创新激励的正面影响。而对于不可见的进入者企业,在位企业即使创新成功也不得不陷入和进入者企业的价格竞争中进而无法获利。这种市场窃取效应反映了竞争对于创新激励的负面影响。

在第二部分中,本文模型通过引入外国市场的冰山成本和准入成本来讨论企业的出口选择。由于市场规模效应,出口企业可以取得更多的利润。当出口利润可以覆盖进入外国市场的准入成本时,存在一个产品质量分界点。当企业的产品质量超过这个分界点时,企业会进行出口。此外,贸易保护主义会通过增加冰山成本缩减外国市场,进而减少企业的创新激励。

在第三部分中,本文通过定义进入成本将企业进入内生化。根据自由进入条件,企业的进入成本必然等同于进入后取得的企业价值。因此更大的市场规模会引致更多的企业进入。市场窃取效应和市场规模效应将会相互抵消。

最后,张南同学介绍了作者Akcigit在2018年的NBER工作论文《Innovation and trade policy in a globalized world 》中给出的一些与本文探讨内容相关的实证结论。首先由于进出口的产品质量边界的存在,美国的创新激励和专利申请呈现为双峰分布。分别为在美国科技领导力较弱技术领域的防御性创新和在美国科技领导力较强技术领域的扩张性创新。作者考察了美国1994-1999年的贸易自由化对于创新激励分布的影响。结论发现,创新自由化向内压缩了两类创新所在的技术距离。使得双峰分布向单峰分布的格局演变。

图1 创新努力与领导力


图2 1994-1999年贸易自由化对于美国科技格局演变的影响


参会老师进行了热烈讨论。袁志刚教授指出,由于技术创新的外部性,政府在创新体系的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政府的创新补贴究竟是体现为对市场失灵的扶正还是对于市场秩序的扭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葛劲峰老师对企业创新的相关模型作了简要回顾,并指出目前企业创新研究的一个瓶颈在于现有模型只刻画了创新激励。我们对于创新过程本身仍然知之甚少。

MORE  >>
通知公告
MORE  >>
研究成果
联系我们


地  址:上海市国权路600号
邮  编:200433
E-mail: essrc@fud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