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8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袁志刚工作室和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学系列讲座191期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514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由巴黎十一大健康经济学博士蒋舒主讲,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袁志刚教授、樊潇彦老师等进行深入点评。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到203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同时,《意见》提出,要促进各类医疗保障互补衔接,提高重特大疾病和多元医疗需求保障水平,推进医保治理创新,规范和加强与商业保险机构、社会组织的合作。自2015年深圳推出第一款惠民保产品以来,惠民保产品在中国市场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1月,全国已有26个省份先后上线159款普惠型商业医疗保险产品,覆盖约7000万人群。惠民保产品是各地政府、商业保险公司和第三方服务平台共同合作推出的保险产品,以较高的性价比在短短几年内获得了普通民众的广泛欢迎。
目前在市场上一个广泛讨论的话题是:未来政府支持逐渐退出,商业保险公司是否能够自给自足,持续经营惠民保?作者认为,惠民保纯商业化是一种可能的发展路径;政府更加精准、有效、系统地提供支持,则是另一种可能路径。在这方面,中国香港的自愿医保计划( Voluntary Health Insurance Scheme,VHIS )和美国的奥巴马平价医改法案(The Patient Protection and Affordable Care Act)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借鉴案例。
这三种医疗保险方案有一个共性,即都是公立和私立体系合作的产物,旨在更好地利用现有医疗资源为民众提供保障。惠民保比较简约、粗放;香港自愿医保计划则是“小而美”,设计简洁、目的精准;奥巴马平价医改法案综合性更强、覆盖面更广。蒋舒博士通过阐述、分析和比较这三种方案,为惠民保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市场和政府可能扮演的角色提供一些参考借鉴。蒋舒博士分别从中国医疗保障概要和惠民保产品特点及发展中的问题对惠民保产品进行了简单介绍。其后,蒋舒博士通过对中国香港自愿医保计划和奥巴马平价医改法案两个案例的引入,讨论对中国惠民保的启示。最后,蒋舒博士从如何进一步提高参保率、如何确定保障范围、如何定价、如何进行医疗服务控费、如何规范信息发布和如何进一步明确产品定位的6个维度对惠民保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介绍。袁志刚教授、樊潇彦老师、张涛老师和其他同学对提供惠民保产品的保险公司在如何平衡风险管理和持续发展的问题上进行了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