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陈体标:产业政策若干问题的提出
发布时间:2017-02-23 浏览次数:
陈体标 | 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

导读:世界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的深度转型调整期,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也正在从要素投入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深化经济发展中市场与政府关系的认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有效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是当前经济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深刻反思和评价既有产业政策的利弊,确立面向未来的产业政策取向,重新界定政府干预边界和方式,推进产业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向法制化轨道过渡。

2016年8月2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袁志刚工作室、《探索与争鸣》编辑部与货殖365经济社就“面向未来的产业政策”邀请来自复旦大学、中国社科院、上海社科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展开了一场专题讨论。以下为根据此次圆桌会议整理的十四位专家的观点,以飨读者。


对于产业政策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政策是什么?产业政策要做的是什么?按照我的理解,政策是把你原来自由的裁量权进行了约束,来满足一些规则,这种满足是针对你的目标的,这个目标有两种,一种是你想要的,另外一种是碰到的问题。比如我们政府想某些产业得到一个好的发展,或者是说有些产业遇到了问题,设立一个目标。

还有产业政策它的目标导向在哪里?谁来执行?这个主体在实行过程中,会不会遵守或者能不能满足我们政策提出的目标,我们在制定产业政策过程中,能不能把这个制度性跟它背后的激励机制很好的切合起来,这是我们目前要考虑的问题。接下来产业政策从目标角度而言,约束条件在哪里?当政府拥有巨大的资源的时候,如何配置资源?

产业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评价的体系,效率是怎么样的,它的绩效如何考核,背后有什么样的制度性的支持,我们要考虑这样的问题。

总体来说我们今天讨论产业政策这个主题,我们首先要知道我们讨论的是什么,第二个我们在讨论产业政策的时候,我们分析框架是什么。政府的目标跟我们每个人的目标之间怎么协调,我们要把这些协调清楚。

因此,问题就转化为:第一,什么是产业政策。第二,产业政策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到底要不要产业政策,基于什么来做出这个判断。

按我的分析,以中国现有的基础,肯定是需要产业政策的。第二,产业政策到底是有效还是无效。一个产业需要扶持还是不扶持,要看这个市场体系是如何的,承受这个政策或者是获得政策利益的主体是谁,我觉得这个更加重要。

产业政策要真正起作用,还是要基于微观机制。我们经常谈到产能过剩,比如说纺织业产能过剩,但中国纺织行业的规模还是越来越大,企业在积极扩张,那么产能过剩这个概念谁来提出,谁认可你是产能过剩呢?

私有企业是否产能过剩,他们自己会做出判断,因为他们付出真金白银为自己负责,那么这个时候就是市场选择的。而国有企业的扩张很有可能不需要承担责任,这就出现低效率,就是说这种产业政策有效无效与微观的企业生态这个关系更大一些。

第三个问题,产业政策的目标是什么?将来会怎样变化? 关于这个问题,我主要是两个结论。第一,中国劳动力转移,其实是部分性转移。第二个人力资本的积累,是非对称性的。

第一个劳动力转移,比如工业革命时期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农业转移到工业,从而资本回报率提高,这个是中国近三四十年来最大的发展动力。因为户籍制度的原因,造成生产力转移到城市来了,但消费还是留在农村的,就造成所谓劳动力的部分转移。

第二,我们发现在农村人力资本投入会低一些,而在城市会过度的教育。在整体的产业困境中所必备的人力资本中间会有断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产业政策怎么选择,也意味着我们在户籍制度上如何做出改变,如何匹配产业的升级。在人力资本方面,我们的人口政策,包括计划生育应该如何改变,也就是人口角度来说,对于产业政策的配套或者协调问题我们也要考虑的更多。
MORE  >>
通知公告
MORE  >>
研究成果
联系我们


地  址:上海市国权路600号
邮  编:200433
E-mail: essrc@fud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