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上海观察》:自贸区制度创新使中国成为全球化助推者
发布时间:2016-09-28 浏览次数:
  • 在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三周年之际,袁志刚教授出席了9月26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周年高层专家论坛”。来自上海市高校科研院所自贸区研究专家,就自贸区三周年来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和下一阶段发展的方向,发表了观点和看法。以下为袁志刚教授的发言内容:
自贸区三载,确确实实进行了一场革命,而且是非常艰难的革命,我们看负面清单,口头上说说简单,但中国以往长期都是正面清单为主,突然做负面清单,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再进一步讲,上海在负面清单之下敢于将负面清单不断缩小,这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 金融闯关,比如人民币国际化,我们在人民币的离岸和在岸市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再进一步讲,人民币改革,是在国际国内环境越来越严峻的背景下,一步一步走下来的,非常不容易。具体地说,我们面临的是人民币汇改以后的贬值趋势,贬值趋势下的人民币国际化是很难做的,我们现在又面临大的国际经济环境是美元要升值、美联储要升息。国际政治环境方面,美国选举乱局、英国脱欧、德国默克尔移民政策失败等等。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做自贸区改革、做金融改革,而且为了下一步改革,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
政府改革也是这样,这真的是革自己的命,比如说第三方大平台、第三方评估等等,这里面都有一系列的工作推进。
今天这个时代,全球化正在遭到严峻的挑战。我认为,中国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中国用了7.5亿劳动力和全球的先进生产要素对接,这个过程,在人类历史上怎么评价都不为过。然而,全球化发展到2008年,出现了问题,有的观点认为是逆转,原因是美国经济重挫、欧洲经济衰落,很多发达国家开始反思,全球化并未给他们带来好处,相反收入差距迅速拉大,中产阶层萎缩,M型社会出现等等。
刚刚召开的G20峰会,意义就在于提醒我们“将来谁是全球化的引导者”。我觉得中国将慢慢走到全球治理的舞台中央,在这样的背景下,自贸区建设的任务就更重了。上海的贡献就在于我们所做的制度创新,正在使中国成为全球化的推动者。

本文内容摘编自2016年9月28《上海观察》


MORE  >>
通知公告
MORE  >>
研究成果
联系我们


地  址:上海市国权路600号
邮  编:200433
E-mail: essrc@fud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