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仙舟客》复旦大学经济学科百年特刊|袁志刚:时代无言,下自成书
发布时间:2023-03-14 浏览次数:


undefined            

袁志刚,1958年生于上海,法国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HESS)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西方经济学硕士学位。

现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宏观经济学》国家精品课程获得者,“西方经济学”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中国宏观经济学》主编(国家教材委立项并纳入教育部马工程重点建设教材)。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家自科重点项目等众多省部级、国家级项目首席专家。

现任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领军人物工作室首席专家、同时受聘为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委专家、福建省政府顾问、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决咨委专家等职。曾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2005-2015),复旦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2003-2016)等职。

“经邦济世”的使命感深深刻在袁志刚心头。“究学术、讲育人、重现实、拓创新”,他赓续经济学院经济学科发展之火,薪火相传,引光聚亮。

钟情研学,聚焦中国经济问题

1977年是中国高考恢复元年,当年有570万考生踏入考场。那时,袁志刚已经在农村、工厂锻炼工作了近三年,他怀揣着热昂的大学梦想,参加大学入学考试。次年春天,他成功拿到了杭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成为一名令人骄傲的“1977级”大学生。大学毕业,在一地级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两年后,袁志刚还是希望重归研学之路,放弃了“铁饭碗”,于1984年考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开始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

undefined        

1977年,袁志刚在工厂和农村锻炼后期盼高考到来,摄于杭大入学前

袁志刚师从宋承先教授,主研西方经济学。那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就已经是经济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国家重镇。在学习上,袁志刚自然是从不马虎,反反复复研读《资本论》原著,用《资本论》的方法体悟各类社会现象。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之初,国内规范经济学研究尚一片空白,为了接触国外各种经典理论和前沿思想,袁志刚穿梭于复旦的各类资料室,翻阅大量英文原版著作。茫茫书海中,袁志刚对非均衡经济学领域的创始人之一的法国经济学家让·巴斯卡尔·贝纳西教授写的著作《市场非均衡经济学》情有独钟,深感于这一理论对市场经济尚不完善的中国有深刻意义,袁志刚将此书翻译成了中文,后又致函向贝纳西教授请教。1988年初,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伍贻康教授带队的代表团访问法国人文科学之家(Maison des Sciences de l’Homme),接待他们的贝纳西教授和后来成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布吉尼翁教授向他们打听袁志刚的情况。代表团回来后向袁志刚转达了法国两位著名教授对他的关心。此后,袁志刚教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联合培养博士名额,得以赴法继续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这两位著名经济学家。学成回国后,袁志刚教授多次赴法国访学和讲授中国宏观经济,两位老师也多次应邀来复旦大学参加各类论坛和教学工作,成就了一段三十多年的中法经济学交流的佳话。           


undefined        

1987年,袁志刚(右二)硕士毕业,与宋承先教授(左二)及同学合影。左起分别为程向前、宋承先、史晋川、袁志刚、张卫东

早在经济学院读研期间,袁志刚就参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课程的讲授,法国博士毕业回到复旦后,继续开展教学工作,从未中断。1994年,袁志刚升为副教授,三年后破格晋升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后续也开设了管理经济学、中级和高级宏观经济学、失业经济学和非均衡经济学等课程。为了更好将知识沉淀、育书教人,袁志刚主编出版了《宏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等多本教材供教学参考。             


undefined        

1993年2月,袁志刚在法国巴黎社会学高等研究院博士毕业留念

20世纪的最后几年,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期,万物俱新,万千发展机会如雨后春笋蓬勃生发的同时,种种问题也迎面而来。对于那时的袁志刚而言,经济学的研究有着无比真实的身临其境感。理论问题就是现实问题,他逐步把目光聚焦在失业问题理论和对策研究上,并始终在教学和研究上强调理论对现实的应用。一位选修袁志刚《宏观经济学》的学生曾评论道:“袁老师始终能让我感受到审视和思考中国经济现实的魅力”。   

          

乐于治学,相传经邦济世之道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经济学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1999年,袁志刚担任经济系系主任一职。他希望,中国的新生代经济学人能抓住社会科学千载难逢的“实验机会”,提出具有创新价值的理论母题,钻研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潜在矛盾。                 

培养人才一直是袁志刚心底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2000年,袁志刚承担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科研项目。他十分鼓励教学梯队以与国际接轨的方式培养学生,使所指导的学生受到严格的现代经济学的训练,并利用自己与法国学术研究机构长期保持交流等有利条件,每年输送研究生出国研学和交流。                 


undefined        

2000年袁志刚(中)与自己所带硕士毕业合影

除了在研究生培养上花心血,袁志刚也在重点课程工程建设上铆足全劲。他把对中国宏观问题研究的感悟运用到教学工作之中,把国外规范研究理论和中国现实经济问题结合起来,在现实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2004年,其执教的《宏观经济学》课程因“重点突出、层次完整、中西结合、现实引领”的特点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宏观经济学系列课程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同一年,复旦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生质量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所推出的《中国大学排名》列为全国第一名。两年之后,袁志刚因其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做出的突出贡献,获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多年来,袁志刚在宏观经济及西方经济学教材建设方面累累硕果,其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教材入选国家精品课程教材,受到广泛好评,发行累计超过50万册,并被列为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22年,他带领团队主编撰写的《中国宏观经济学》教材入选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纳入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建设。               在教学工作上,袁志刚教导学生经邦济世的理念,“经邦济世是经济学人所肩负的至高无上的使命”。他在筑牢人才培养基地方面,做了不懈努力。他一方面跟踪学习国外经济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反映到教学中;另一方面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根据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实践,提出理论命题和理论创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深化经济学教学和研究,培养出满足国家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各类经济学人才。其教学方法也辐射到全院,对于学院育人氛围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经过近三十年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教研工作,袁志刚教授培养了众多优秀学生,很多学生已经成为国内外著名学者,其中有香港中文大学宋铮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陆铭教授、厦门大学方颖教授、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葛苏勤教授、加拿大女王大学丁维莉教授、浙江大学何樟勇教授及复旦大学封进教授、范剑勇教授等众多目前活跃在经济学领域的青年学者。也有众多学生投身于国家部委及企事业单位并担任重要职务,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他们作为复旦学子的贡献。           


理论为先,引领实践创新应用

十年前,袁志刚借庄子之语“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熏然慈仁,谓之君子。”寄语2012届经济学院毕业生。一直以来,他都始终坚持经邦济世的理念,在学术研究的现实应用和咨询决策上有所建树。             

自上世纪90年代,袁志刚就将研究目光长期聚焦在就业理论和养老保险理论、人民币国际化、金融体制改革、房地产、收入分配等宏观经济问题等领域,他对中国过去几十年经济发展具有深刻洞见。他最先将非均衡经济理论引进国内,其专著《非瓦尔拉均衡理论及其在中国经济中的应用》因为用非均衡方法研究中国经济的转轨,对中国双轨经济的运行机理有着深刻描述,于1996年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并被收入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文献馆。             

他还领导创建了国内高校第一个就业问题研究机构—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使中心成为欧盟与中国就业问题研究网络的主要成员,他同时被国家劳动保障部聘为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1999年袁志刚担任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后,他从劳动力市场和人口结构、储蓄率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效率。2000年后,面对许多新发生的现实问题,袁志刚教授研究重心转向分析中国经济增长机制及其对国民福利的影响问题,并取得丰富成果。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他在对全球和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思考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向全球经济非均衡与全球宏观经济治理框架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特别是资源错配、结构扭曲与金融体制改革研究。近三十年的理论研究,袁志刚30余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国家级奖。             

在做好理论研究的同时,袁志刚还积极参与政府政策咨询工作,依托复旦大学经济学科为科学决策贡献一份力。他担任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决策咨询特聘专家已经将近20年,并担任福建省政府顾问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决咨委特聘专家多年。在政府咨询工作方面,积累了深厚的经验。在决策咨询工作中,袁志刚也获得了大量来自实践的信息和想法,理论联系实际,也大大深化了他的研究工作。多年来,袁志刚参加了无数次政府工作咨询会议,主导并完成了多个政府咨询项目。与此同时,也完成多个教育部哲社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等与宏观经济相关的省部级、国家级研究项目。             


undefined        

2003年,汇丰论坛袁志刚教授与贝纳西教授合影

2009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为表彰袁志刚对于中国经济建设的潜心多年的研究,袁志刚入选“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而其阶段性标志性成果《均衡与非均衡:中国宏观经济与转轨经济问题探索》于2011年入选首批国家哲社成果文库。2011年以来,袁志刚对中国宏观经济增长与波动的思考与研究随时代向前,从未停止,他在2022年10月又出版了新著《中国经济增长转型:挑战与机遇》。               


学科建设,踔厉推进学院发展

2005年,袁志刚接过接力棒,担任经济学院院长一职。当时,中国的经济正伴随着和国际社会紧密接轨,不断高速发展的现状,经济学院迎来了一个黄金发展时代。                 “加强学科建设,整合研究力量,着力打造复旦经济学科升级版”,袁志刚和学院众人一起尝试了许多学科发展体系新模式,包括“创建学术导向数理经济专业”“拓展国际教育项目”“开设专业学位项目”、开创师资博士后培养模式及海归轨和本土轨人才并行的双轨制队伍建设模式,为复旦经济学科从国内外网罗了大量精英人才,这让学院在学科、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学科的综合实力及国内外的学术影响也有明显提高,学院大步迈上国际化台阶。                 


undefined        

2013年10月,袁志刚和导师世行前副行长弗朗索瓦·布吉尼翁教授

回首求学至今的四十年,袁志刚感慨自己是幸运的。他在“文革”中度过了葱茏岁月,中学毕业又辗转工厂农村锻炼,接触过中国改革开放前社会的落后和艰辛,从磨练中获得人生的通识教育,他说,“正是因为此,我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这也是我对于经济现实问题进行研究的持续的动力。”                   

从二十到六十五,一个人的四十五年的经济学研究探索恰好与中国经济的成长同行,这是多么的难得。在这四十多年里,“经邦济世”的使命感深深刻在袁志刚心头。“究学术、讲育人、重现实、拓创新”,他赓续经济学院经济学科发展之火,薪火相传,引光聚亮。                   

在未来,袁志刚脚步不会停止,火把依然高持,上下求索,溯流而上,他期待在中国经济理论发展之路上有更多同行人。                   


undefined        

2014年11月12日,袁志刚邀请《21世纪资本论》作者托马斯·皮凯蒂到复旦演讲


       



       



MORE  >>
通知公告
MORE  >>
研究成果
联系我们


地  址:上海市国权路600号
邮  编:200433
E-mail: essrc@fud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