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IC导读
◆2021“中国健康养老产业讲坛”第三期于12月23日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主题为“探索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高质量发展之路”。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资管总监吕建勤,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市场总监兼自贸区分公司总经理肖彬,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委员、董事潘恒宁,华东师范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钟仁耀,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公共经济系主任、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封进,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与管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路锦非,美世全球合伙人、美世达信员工福利中国区总经理虞炜,美世全球合伙人、上海美世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晓霏等参加本次活动。
会议现场2021“中国健康养老产业讲坛”第三期于12月23日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主题为“探索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高质量发展之路”。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资管总监吕建勤,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市场总监兼自贸区分公司总经理肖彬,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委员、董事潘恒宁,华东师范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钟仁耀,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公共经济系主任、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封进,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与管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路锦非,美世全球合伙人、美世达信员工福利中国区总经理虞炜,美世全球合伙人、上海美世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晓霏等参加本次活动。
致辞环节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市场总监兼自贸区分公司总经理肖彬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市场总监兼自贸区分公司总经理肖彬在致辞中表示,2035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约为4.1亿人,占全部人口30%,我国正式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2046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约为 4.6亿人,占全部人口35%,届时我国将正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包括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企业(职业)年金(第二支柱)、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第一支柱承担了主要保障责任,第二支柱规模很小,仅覆盖约5600万人。第三支柱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缓慢,占比过低,对养老保障的支撑明显不足。
我国可用于养老金融的资金规模高达160万亿,可转换为长期养老资金的金融资产十分庞大。与现实需求相比,真正具备长期、稳健、价值投资等养老特征的个人养老金融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建立个人主导的养老第三支柱,完善多层次的养老金体系,或可成为养老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于个人税延养老保险的起步,肖彬提到,2018年5月1日起,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在上海、福建(含厦门)和苏州工业园区开始实施。所谓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等机构承保运营的一种个人型商业养老年金保险,个人缴纳的保费在一定金额之内可在税前工资中扣除,将来退休后领取保险金时,再缴纳个税,同时投资收益的个人所得税也可以递延。平安养老险作为第一批参与其中的专业养老保险公司,虽然试点下来整体市场接受度一般,体量较第一、第二支柱仍然微小,但却为养老第三支柱的“拓荒”积累下了宝贵经验,为行业发展树立了信心。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养老服务体系的顶层设计,使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商业保险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近日,中央再度定调,将发展个人养老金提上日程。展望2022年,在顶层设计的支持下,养老市场活力有望被激发,保险行业有望突破瓶颈迎来新增量。
基于此,我们今天邀请众多的相关行业专家、业界精英,共聚一堂,就“探索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高质量发展之路”的话题进行深入的交流探讨,进一步凝聚共识,形成推动中国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发展的强大合力。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委员、董事潘恒宁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委员、董事潘恒宁在致辞中表示,我国老龄化的进程正在加速,2021年5月发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亿人,在全国人口中占比18.70%,与2010年相比,这一比例上升了5.44个百分点。上海的数字更为严峻,1487万户籍人口中,老龄人口占36%,将近540万人。目前,政府已启动一系列战略措施,以积极应对持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危机。其中,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他介绍,自1990年代至今,我国已形成包括三大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第一支柱为基本养老保险,责任主体为政府;第二支柱为企业年金,是补充性质的养老保险制度,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第三支柱是“个人养老金制度”,责任主体为个人。然而,三大支柱的发展极不平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第一支柱占比高达70.38%,第二支柱占比29.02%,第三支柱占比几乎可忽略不计。
为构建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我国已从重点发展战略的高度,谋划第三支柱养老金的发展。2021年3月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个人养老金制度呼之欲出。2021年10月末,人社部有关领导指出,将建立有税收等政策支持的个人养老金制度,个人养老金拟采取个人账户制,正在制定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研究出台配套政策。2021年12月1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五项意见,其中的一项就是广受期待的《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这也预示着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潘恒宁还介绍,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是新华社直属机构,集金融服务、会展企划、教育培训、市值管理、线上传播、空间运营、平台建设、资本运作等多重功能于一身,是新华社战略转型和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新华社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的重大成果。
中心每年举办各种论坛、展览、活动500余场,金融专家、企业老总、学界泰斗在这里分享经验、解读政策、分析市场、预测趋势,这里不仅是一个信息中心,也正在逐渐成为一个知识中心、思想中心。
主旨演讲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钟仁耀华东师范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钟仁耀作题为《个人养老保险的目标定位,面临挑战及未来发展思路》的主题演讲。他从共同富裕,定位目标,面临的挑战,未来发展等四个方面做了介绍。
首先,钟仁耀介绍了共同富裕与个人养老金高质量之间的关系。他提到,所有国民共同富裕,而不是部分国民富裕。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是基本养老金偏少对象如何共同富裕。理想的收入分布形态是橄榄型;但当前收入分布形态是哑铃型或棒锥型。我国未来的任务是做大中间、缩小两头。其中一头是养老金偏少对象。共同富裕是个人养老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个人养老金发展目标是高质量,高质量目标是美好生活,美好生活目标是过上体面、有尊严的生活。高质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高质量的物质精神生活才是共同富裕。
其次,关于多支柱养老金发展的定位与目标,钟仁耀认为,“二战”对各国人民生活造成了毁灭性打击,急需恢复人民的生活水准。各国政府重视社会保障发展,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又为社会保障提供了扎实的物质基础。福利国家为代表的世界社会保障迅速发展。
多支柱养老金的定位是弥补基本养老金发展(待遇水平)的不足。控制或降低基本养老金的替代率,提高补充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的替代率。多支柱养老金的目标是通过第二、第三支柱养老金发展,控制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的快速增长,从而替代基本养老金的一部分保障功能。个人养老金的定位和目标也是如此。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的劳动保险包括养老金、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1951年建立当初只有单位缴费、个人不缴费。这是基于列宁的国家保险思想主要是政府或单位承担费用,工会管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更加均衡政府责任和单位责任之间的平衡,1991年开始发展补充养老金、2003年和2004年出台了多项企业年金政策、2014年出台了递延型税收政策、2015年发展职业年金。这一系列举措的目的是更加强化个人与政府之间责任的合理分工,开始重视个人养老金。
钟仁耀认为,我国个人养老金发展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低起步,劳务报酬收入的6%和月1000元免税等规定是基于人均GDP刚超过1万美元发展中国家的事实。第二,强调养老属性,规定了不少于15年(2018年规定)、10年(2021年规定)的领取年限。第三,重视个人税收责任,对个人养老金领取待遇实行征税。第四,增加了灵活性,规定可以退保,对重大疾病等特殊原因灵活处理退保和领取,以及从2018年至少15年领取到2021年至少10年领取的变化,都是为了更好地吸引人们参加个人养老保险。
再次,关于个人养老保险面临的挑战,钟仁耀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养老负担快速增加,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加剧了人口的抚养比,增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不平衡。养老服务人力资本增加,又增加了养老成本。第二,第一支柱、第二支柱养老金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第一支柱养老金面临基金失衡压力,第二支柱养老金发展缓慢。第三,个人参保意愿不强。第四,收入分布不利于第三支柱养老金发展。
最后,关于个人养老金未来的发展思路,钟仁耀提到,个人养老金制度目标设定的关键点在于在三支柱养老金体系中它的目标替代率是多少。养老金体系的未来发展目标是基本养老金、补充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均衡发展,改变目前基本养老金一家独大、跷跷板状态。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提高中低收入水平,个人养老金发展的客观条件也是提高这个人群的收入水平,这是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核心问题。通过初次分配、第二次分配来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保证他们有钱购买个人养老保险。
总之,第一,要高度认识到个人养老保险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政府、个人和公司三方共同协调、相互配合、互相信任和相互理解的一个有机统一体。第二,三方要真正行动起来,各司其责,相互促进、互相解决困难。政府多投入、多减负;公司多让利、多规范;个人多负责、多信任。仅仅依靠一方或二方,是很难做大做强个人养老保险市场,很难实现政府、个人和公司的目标。充分认识到三方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或命运共同体,全社会要达成这样一种共识。当前我们不能对它期望太高,需要逐步发展,今后应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美世全球合伙人、美世达信员工福利中国区总经理虞炜美世全球合伙人、美世达信员工福利中国区总经理虞炜作题为《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本土探索与国际经验》的主题演讲。他表示,美世是一家全球性的咨询公司,业务覆盖了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世长期深耕养老金领域,连续13年发布全球养老金指数,今年更是与CFA协会一起合作发布《2021年美世CFA协会全球养老金指数》。美世在该领域的影响力得到了各个国家重视,很多顾问团队作为智库或者咨询师,参与了各个国家决策层的讨论,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
该指数使用了50个以上的指标,一共衡量了43个养老金体系。分三个维度,一、养老金的充足性。二、养老金的可持续性。三、养老金的完整性。根据2021年发布的报告,中国内地(不包括香港和台湾)在43个体系中排名在第28位。其中,在三个维度中,中国的养老金可持续性指标略低。
虞炜表示,养老金有个替代率的概念,是指退休金除以退休前的工资。世界银行建议替代率维持在70%,可以维持退休前的生活质量。对于中国第一支柱的替代率,199年左右接近于70%。而到了2014年,很多分析报告表示替代率应该在45%左右,有了一些下降,后续更是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第二支柱企业补充养老储蓄计划,美世调研了上千家民企和外企,显示普及度是常年小于20%。因为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中,只要企业想做就必然会增加成本。在养老金指数中,中国总分是55分,而第三支柱相关的得分仅有37分左右,第三支柱提升的空间非常大。综上,发展第三支柱对于完善我国养老金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开展了个税递延试点后,美世调研了200多家民企和外企,只有5家企业不到实行了推广。调研对象反馈,一、额度不高,个税递延不是免税。二、流程长,人力资源部门要实行手续繁琐。三、灵活性低,因为是保险的形式,要换和取都不方便。希望以后再推第三支柱的时候,能通过政策层面来解决这些问题。
虞炜表示,以国际第三支柱成功经验来看,新加坡排名第10位。他们的第一支柱叫做中央公积金投资计划(CPFIS)账户,分三部分,第一是普通账户,这个账户不仅可以用来养老,也可以是教育、住房等。第二是医疗专用账户。账户中雇主缴费17%,员工缴费20%左右,根据年龄层不同而有所不同。在这个情况之下,新加坡的第二支柱并不发达,根据调研,他们提供补充医疗以雇主形式推动的大概小于10%。新加坡第三支柱是中央公积金投资计划(CPFIS),可以把中央公积金的一部分钱拿来投资到更丰富的投资标的中。所以在某些概念里,可以认为第一支柱和第三支柱是相通的,因为这里面有中央公积金投资计划。新加坡得分比较高就是因为运营的比较成熟,投资的选择性很多。
另一个案例就是加拿大,养老金指数中排名第12位。加拿大国土面积比中国还大,但人口就上海这么多。他的第三支柱有两个比较典型,一个是注册退休储蓄计划(RRSP),还有一个免税储蓄账户(TFSA),一个是个税递延,领取时缴税。另一个是缴费时缴税,投资和领取时不再缴税。加拿大税优力度超过2万7千加元。
美国在养老金指数中排名第19位。美国的第三支柱也有两种。一种是个人储蓄账户,还有一种是罗斯个人储蓄账户,个税额度加起来是6000美元一年,税收优惠的形式和加拿大一样。加拿大和美国都有第二、第三支柱打通的现象。
以上三个国家基本上都是靠税收优惠把几个支柱打通的。他们的第三支柱有几个基本特性:一是个人账户,这个账里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的,提取比较灵活;第二,更多投资选择;第三,税收优惠给力,否则大家就没必要做第三支柱。我国可以借鉴以上几点。
虞炜表示,为了提升中国的第三支柱,美世有以下的建议:在政策层面,第一加大税收优惠,第二扩大试点覆盖,第三在政策层面多一些灵活度;同时,在市场层面,美世建议抓住三个点:第一从场景化出发,加强产品创新,第二提供更多投资选项,第三做好沟通和推广。慢慢的培养这个意识之后,才会有市场需求,也倒逼相关人士推进产品和服务,做一些切实有用的尝试。
圆桌论坛
圆桌对话在主题为“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推动建立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圆桌对话环节,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公共经济系主任、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封进,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与管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路锦非,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资管总监吕建勤,美世全球合伙人、上海美世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晓霏进行了圆桌讨论。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公共经济系主任、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封进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公共经济系主任、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封进介绍,政策的初衷非常好,然而2018年税收递延养老保险产品在三个地区试点的结果叫好不叫座,值得我们反思。首先,政策制定者需要根据目标人群的需求进行调整。当下,大部分人不关心个人养老金产品,年轻人面临结婚、买房等许多现实需求,不太可能进行养老储蓄,只有50岁以上的人有意愿了解这个产品。所以针对年纪稍长的,收入水平中高端的工薪人群,税优计划应该怎么确定,需要进一步思考。此外,参考其他国家经验,对于不同年龄层,税优力度也不一样。我们在提升税优额度的时候,可以考虑年龄与收入的差别,让税优力度更加精细化,符合实际需求。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与管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路锦非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与管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路锦非介绍,人口老龄化不仅仅是一个现象,还将深刻影响国家的产业结构和生活结构。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我们的预期寿命大幅增加,中国人口结构不可逆转的趋势决定会出现养老金缺口,制度化的基本养老金不高,退休职工的养老金上海是四五千块,全国大部分地方可能就两千块左右。因此国家又出台企业年金。然而,第二支柱是以第一支柱为前提,必须是单位正式职工才给交,这两部分人部分重合,并没有扩大覆盖面,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增量。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过低,难以应对退休生活。对于第一支柱待遇低且没有第二支柱的人口群体,需要另外的养老金储备渠道。因此应当大力发展具有税收优惠的第三支柱养老金,鼓励和引导他们为老年生活进行储备。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资管总监吕建勤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资管总监吕建勤介绍,三支柱建设任重道远,需要更长期的规划和经营。目前状况与15年前的企业年金市场比较相似,当时有专家预估企业年金有望在5年之内超万亿,但实际上是过了10多年才超过万亿。从另外一个维度来看,银行理财和公募基金主要规模是集中期限短、收益较稳定、风险较低的产品,对于长锁定期限且收益具有一定波动性的产品也需要较长时间的引导和培育。最后据了解,未来三支柱将会采取个人账户制,商业养老保险、养老理财、养老储蓄、养老目标基金四大类产品将纳入合格产品,各机构可以自身优势进行产品设计,个人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偏好进行产品选择和转换,这意味着未来产品和模式也将会越来越丰富。
美世全球合伙人、上海美世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晓霏美世全球合伙人、上海美世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晓霏介绍,《思考快与慢》提到一个概念叫“心理账户”。年轻人如果得到适当的财务教育之后,可能会知道哪怕钱很少,也得拿出一部分存到专门的养老金账户。虽然也可以放在理财账户,但是年轻人随机的理财行为并不能为他未来的养老做很好的准备。站在机构和人力资源的角度,其实可以给员工更好的财务教育普及,让他们可以比较早就建立第三支柱养老账户,以比较安全的方式享受复利带来的财富积累。除了年轻人,相对年长者也需要财富教育。他们可能在自己的领域都是专家,但是谈到对于自己未来养老的长期规划,他们其实也需要这方面的知识。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指导,上海证券报、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上海市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陆家嘴金融城发展局、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上海市基金同业公会、上海股权投资协会共同主办,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联合主办。